學習始於母腹

2008090610:00
學習始於母腹

亞里士多德認為嬰兒出生時的腦像白紙一樣, 一片空白。 二千多年後, 許多人的觀點仍然沒有大改變。 賓雪法尼亞州大學一位醫學教授在1895年寫道: “在一個嬰兒剛出生時, 他比一棵菜聰明不了多少。” 民間傳統觀念卻持相反意見, 認為一個嬰兒在母胎時便開始學習, 而且對外界發生的事情是有知覺的。 現今的科學表明亞里士多德和那位教授都錯了, 反之, 認同這種民間見解的人才是正確的。

雖然人腦有個微小的開始, 但在它發展成熟時卻教人多麽驚歎! 懷孕後第三週, 胎兒的腦細胞便開始形成了。 一層薄薄的神經細胞體會首先形成。 神經病學家理查德‧M.雷斯特克指出在懷孕期結束時胎兒的腦會怎樣時説: “從這個不利的開始, 最終發展成已知的宇宙中最令人驚訝的器官。” 這個過程由大約12萬5000個細胞開始, 然後以每分鐘25萬個細胞的速率增加。 雷斯特克補充説: “最後會倍增到1000億個稱為神經元的腦細胞, 而這是腦一切功能的基礎。”

隨着腦子不斷生長, 神經元互相形成許多聯繫。 到了第八個星期, 這些稱為突觸的聯繫繼續形成; 不久, 億萬個突觸開始為胎兒那多種功能的腦作妥準備。 根據一本備受推崇的書《嬰孩的誕生》指出, 在同一時候——懷孕的兩個月後——“發育完整的人體中的各器官,……現在都已一一俱備。” 所有器官都各就各位, 這不再是個胚胎了。 胎兒階段的生長以及身體各部分的發育已告開始了。 雖然如此, 主張人工流産的人竟敢聲稱胎兒並非活着。

胎兒到了七個半星期後便開始活動。 到了第13週味蕾開始發揮功用。 若有糖分滲進羊膜內的液體, 吞咽速度便會增加一倍。 但胎兒若嘗到奎寧, 他便會立刻減少吞咽, 甚至苦起臉兒來表示極度不悦。 到了第15和16個星期, 呼吸、 打嗝兒、 吸吮、 吞咽、 打呵欠和眼部活動——在隨後的多個星期也會出現快速眼動睡眠狀態——這一切現象都會相繼發生。 雷斯特克説: “在有限的程度上, 胎兒在子宮內已能聽到、 看到、 嘗到、 嗅到和有感覺了。” 但是, 那些主張人工流産的人仍然堅稱這樣的胎兒並非活着。

初生的嬰兒能够記得在母腹內聽過的聲音——例如母親的心跳聲。 他曾在這聲音中酣睡; 在這聲音中睡醒; 在這聲音中休憩和隨着這充滿節奏感的心跳聲輕輕顫動。 在這聲音猶如一位常在身旁的友伴, 予人一種寧謐、 安全的感覺。 研究人員曾在産房進行實驗, 證明這些聲音對嬰兒的確能發揮安定的作用。 那些聽到錄音機播放心跳聲的嬰兒比那些聽不到心跳聲的較少哭啼, 身心發展也較健康。 饒有趣味的是, “這些聲音的强弱程度惟獨與胎兒在子宮內聽到的相若(尤以感覺特别敏鋭的嬰兒為然)才能發揮安定的作用。”

胎兒的腦不但對子宮內的活動産生反應, 它也注意和記得子宮外發生的事情。 托馬斯·韋爾尼醫生説: “維瓦爾第是胎兒所喜愛的作曲家之一, 莫札特則是另外一位。 克萊門茨醫生指出每當播放他們那悠揚悦耳的樂曲時, 胎兒心跳速度會保持穩定, 踢動的情況也會減少,……在另一方面, 各類搖滾樂卻使大部分胎兒都受不了。”

北卡羅萊納州大學一位心理學家安東尼·德卡斯巴醫生設計了一個不含養料的乳頭去觀察嬰兒吸吮的速度和擠壓的程度。 藉着改變吸吮的規律, 嬰兒能够學會選擇聆聽錄音機中一些自己喜歡聽的聲音——例如某些語聲和故事。 一個僅有一、 兩小時大的初生嬰兒能够認出他父親的聲音。 如果父親於嬰兒還在母腹時曾温柔地對他説話。 嬰兒不但認出這聲音, 他甚至充滿感情地作出反應而停止啼哭, 因為他感到安全。 類似地, 嬰兒也認得母親的語聲和心跳聲, 他在母腹時對這兩種聲音已十分熟識了。

德卡斯巴進行另一次實驗, 他請16位孕婦大聲朗誦一個稱為《帽子裏的花貓》的童話故事。 她們在懷孕期的最後六個半星期內, 每天都朗誦這個故事兩次。 在嬰兒誕生之後不久, 醫護人員把他們與一些吸吮設備連接起來, 同時向他們播放兩個錄音故事, 一個是《帽子裏的花貓》, 另一個是《國王、 老鼠和乳酪》。 藉着觀察他們吸吮速度的緩急變化, 看來每個嬰兒均喜歡聆聽《帽子裏的花貓》這個故事, 這正好是他們在母胎時聽過的。 他們屢次都特别喜愛聆聽這個故事, 而非在母腹時沒有聽過的《國王、 老鼠和乳酪》。 任何年齡的孩童都有同一的傾向, 他們對心愛的故事百聽不厭, 陌生的故事則不大接受。

德卡斯巴總結説: “看來嬰兒出生後喜愛聽些甚麽是受到胎兒期所聽過的東西影響的。” 雷斯特克醫生在為這些研究結果提交報告時説: “嬰兒在母胎時已開始學習, 他認得母親的聲音, 甚至認得她的語調和朗誦過的書。” 他在結論中説: “換言之, 胎兒在母腹時已能藉聽覺去理解, 學習。 甚至在他們實際需要運用或預期要運用這種學習能力之前, 他們其實早已具備這種能力了。”

嬰兒在母胎時已學習了許多事情。 他獲得充分裝備去學習。 一切發展表明胎兒時期的腦多麽令人驚訝。 在這個時期的神經元已可盡展所能。 根據一些神經學專家説: “初生嬰兒的腦具有大量能够形成無數聯繫網的神經元, 這個時期所産生的數量是一生中最多的。” 從腦細胞開始形成的時候起, 這個母胎中的小生命要花八個月的時間忙着製造億萬的神經元, 形成億萬組聯繫。 憑着這些聯繫, 移動、 呼吸、 吸吮、 吞咽、 味嘗、 排泄、 聆聽、 觀看、 學習和記憶等活動得以成為可能。 試問有任何聰慧的人能説這小生命不是活着的呢?

許多科學家和其他千百萬人都合理地認為生命始於成孕時刻。 雷斯特克醫生在他所著的《頭腦》一書中説: “我們一生中真正的開始和最重大的時刻是在於我們成孕的一刻。 中國人由於意識到這件事實, 而從這個時刻開始計算年歲; 故此, 一個嬰兒出生時已經是一歲了。”

今日許多人認為胎兒在未出生前不算是一條生命或活着的個體; 然而, 上帝的話語絶不同意這種觀點。 假若有人蓄意墮胎, 上帝的律法是: “以命償命”, 正如出埃及記21:22,23説: “人若彼此爭鬥, 傷害有孕的婦人, 甚至墜胎, 隨後卻無别害, 那傷害她的, 總要按婦人的丈夫所要的, 照審判官所斷的, 受罰。 若有别害, 就要以命償命[“一命賠一命”, 《英王詹姆斯譯本》]。”

嬰兒仍在母胎之際, 耶和華顯然已把他視為一個活着的人。 這從胎兒在母胎內的一切活動足以見之。 現在科學家明白到在成孕後第二個月, 胎兒一切的器官都已形成而且開始運作。 他已能够感覺、 學習和記憶了。 毫無疑問, 初生嬰兒的頭腦並不像亞里士多德所説的僅是一張“白紙”, 他也絶非像那位大學教授所形容的“比一棵菜聰明不了多少”。 反之, 初生嬰兒擁有一生中最多數量的神經元, 這些神經元能够記錄周圍所見的新景象、 聽到的聲音和感覺。 現在, 他已預備好接受人生的挑戰了! 事情真的如此嗎?

母親所做的事能够造益胎兒, 使他身心發展健全, 但她也能够為小生命帶來損害。 她的思想或好或壞會影響胎兒。 這不是説胎兒具有母親的思想; 但母親所思念的事情能産生情緒, 而胎兒會受到母親的情緒狀態所影響, 不論這些情緒是充滿安全感、 心平氣和、 安寧抑或充滿憂慮、 恐懼或憤怒。 更糟的是, 疾病能從母親透過胎盤傳給胎兒。 性傳染病, 甚至愛滋病, 也能感染胎兒。 懷孕時期的母親若服食煙草、 大麻、 酒精、 嗎啡、 古柯鹼、 海洛因或其他毒品, 她們産下的嬰兒也會染上毒癮、 智力遲鈍、 腦部受傷、 肢體畸形, 容易導致中風、 心臟病和其他悲慘的後果。

母胎中的嬰兒並非像許多人所想的, 對外面世界毫無知覺。 甚至在母腹裏, 他可以受到慈愛的呵護, 也可以受到無情的傷害。 嬰兒呱呱墜地之後, 他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 雖然他在母腹裏已開始學習, 但他會帶着怎樣的學習經驗來到世間呢? 令人欣慰的是, 締結幸福婚姻的仁愛父母會為小生命帶來快樂的經驗。

[第14頁的精選語句]

“已知宇宙中最令人驚訝的器官”

[第14頁的精選語句]

到了第八週, 所有器官都各就各位

[第15頁的精選語句]

有任何聰慧的人能説這小生命不是活着的嗎?

[第17頁的精選語句]

許多科學家認為生命始於成孕時刻

[第16頁的圖片]

到了第八週, 身長達4厘米, 所有器官都在適當的位置上

[鳴謝]

Photo: Lennart Nilsson for A Child Is Born -1976 ed./Dell Publishing Co. (also page 2)